2016-01-24来源:江苏省国画院 阅读:0 |
张月霞 清代画家沈宗蹇说:“北方山水雄浑而奇杰,人生其间,得其气之正者,则刚健爽直。”山水画家周晓光得北方山水滋养、民风浸润,养成了豪爽、率真、质朴的个性。当他“率其性发为笔墨”时,遂使其作品呈现出格调激越、气象阔大的壮美意境。难怪一位评论家这样评道:“观其画如观其人,晓光笔下的高山大川、劲松流云,就是他胸中意气的流淌。”“西驰叠嶂接昆仑,百川东流汇海门”“太湖万顷波,黄岳入高天。”这是周晓光为自己的山水画《叠嶂西驰八景图》《阳山春早八幅通景》所作的题画诗中描写山水的句子,气势博大,尽显大自然阳刚之美。周晓光的诸多山水画巨制的画境也正如上述诗句所描写的那样,不仅有着“四围不尽山,一望无穷水”的大格局,而且,其山往往硬骨崚嶒,具北方之山的峻厚沉雄之气,山岩之上那虬枝错落的苍松老树,则愈增其势。只是,因为这些作品是以南方山水为表现对象,所以,作者并没有忽略在空气湿度不同的情况下,南方山水与北方山水的迥异之处,因此,他笔下的山水又有着烟云氤氲、草木郁秀的特色,这样,作品在刚健的基调之外又不乏秀润之气。对于周晓光山水画,他的老师亚明先生曾以“北人南画”论之,大概便是基于这南北兼容的风味。 有人比较苏轼和柳咏的词曰:“柳郎中词,只好十七八女孩儿,执红牙拍板,唱“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”学士词须关西大汉,执铁板,唱“大江东去”若以词拟诗画,周晓光的画作也并非一种风格,而是豪放和婉约兼而有之,只是,前者更能凸现其北方硬汉的胸襟,更“当行”,更“本色”,更具标志性。然而,周晓光毕竟是一个已经移居江南几十年的北方人,长久以来,江南的灵秀柔媚也在潜移默化地陶铸着他的心灵,发为笔墨,便使其部分作品流露出“杏花春雨江南”的情韵。 周晓光的山水画取景构图变幻多姿,充满鲜活灵动的气息,这是因为他作画不是闭门造车,而是以大自然为创作源泉。他深深赞同石涛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的做法,非常重视写生,他“曾六上黄山,脉之所至,皆留画稿,伴古树而低吟,枕清波而醉眠”,他曾“历游阳羡,足迹遍太湖南北。冬折梅、春探花、夏吻香果、秋收红叶⋯⋯”他也非常重视同大自然的情感交流,认为画家须对表现对象怀着热爱之情,方能创作出好的作品。他说:画家自己内心不感动,创作出来的作品怎么能够感人呢?
责任编辑:王洁 |